为进一步提升部门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开展科普工作的履职能力,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3月17日下午,博物馆组织专题学习会议,围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进行研讨交流。博物馆馆长王传棨出席会议并作点评发言。



研讨交流环节,办公室主任王华伟、集藏部主任李言言、讲解部主任展淳先后发言,围绕“《科普法》修订条文解读”“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内容分享学习心得。王华伟认为,《科普法》是指导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推进场馆强化人才培养、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塑造场馆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进“十五五”期间博物馆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的指导作用。李言言结合《科普法》,分析了国内科普人员尤其是高校科普人员现状,并对高校科普人员职称评定的实施提出观点,她认为高校应将教师参与科普创作、宣传等做为绩效考评与职称评定的标准,以此调动教师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淳以“科研——科普双向转化”为落脚点,阐述了高校博物馆应探索建立“科研——科普”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与学校科研部门共建科普资源库,通过互动展项、科普短视频及研学课程,实现“论文进展厅,数据变故事”。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收集公众对能源科技热点问题的反馈,形成研究报告,为科研选题提供公众视角参考,从而实现科普反馈反哺科研。
会上,社教部主任刘坤还传达了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精神,介绍了省协会会议提出的“深化场馆协作、强化数字赋能”有关工作部署。
博物馆馆长王传棨作了点评发言。他表示,博物馆将继续以《科普法》为指引,紧密围绕省协会的工作部署,深化与省内科普场馆的交流合作,探索“智慧博物馆”建设新路径。博物馆科普人员应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升科普专业素养,推出更多特色科普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科普体验,为江苏省文博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