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地调研

访谈王保才局长

薛毅教授讲授微党课
2025年正值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重要论断100周年,也是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为挖掘校史红色基因,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中国矿业大学博物馆赵保全、展淳带领“矿大的‘中国红’—‘太阳鸟’服务队追寻红色记忆实践团”前往河南省焦作市,开展“‘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传”社会实践活动。
实地调研追溯精神源头
实践团先后走访十二会村革命旧址、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及“百年焦作”陈列馆,追溯“特别能战斗”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深入了解焦作煤矿工人反抗剥削与侵略的斗争史实,体悟不同时期焦作煤炭工人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把握“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
专家授课深化理论认知
为从理论上提升实践团对“特别能战斗”精神的认知,团队特邀全国知名煤矿史研究专家、中国矿业大学薛毅教授围绕“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主题讲授两次微党课。薛毅教授从历史渊源、核心内涵、时代价值等多个维度,系统阐释了“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深刻内涵。
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校史发展脉络,薛毅教授科学论证了“特别能战斗”精神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年学子以大历史视野深化专业认知,以批判性思维拓展学术维度,将精神传承转化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实际行动。
深度访谈挖掘当代价值
实践团深入矿区开展人物专访,与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保才和王封矿老矿工进行深度对话,挖掘“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当代实践价值。
王保才局长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详细介绍了企业从濒临破产到扭亏为盈,再到成功转型文旅产业的发展历程,深刻阐释了煤矿工人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在企业转型发展中赋予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时代内涵。老矿工以煤炭战线劳模丁百元的先进事迹为例,生动讲述了王封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以及在资源枯竭背景下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的创新实践。
创新形式扩大传播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实践团制作了“‘特别能战斗'的百年传承:矿大学子与焦作矿工的青春壮歌”主题宣讲视频。实践团成员马云可通过视频讲解系统梳理了“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百年传承历程,深入回顾了矿大学子在民族危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焦作煤矿工人并肩作战的历史事迹。
该视频将历史影像与现实镜头相互交织,生动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先进性,有效激发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问卷调查把握时代传承
为全面了解“特别能战斗”精神在当前的传播情况和公众认知水平,实践团在十二会村革命旧址和“百年焦作”陈列馆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特别能战斗”精神在焦作地区具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基础,当地民众对煤矿工人和焦工师生“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等精神特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受访者普遍能够结合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等具体历史事件,准确阐释“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核心内涵。同时,部分受访者建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数字化呈现等创新方式,进一步加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工作。
实践成果获得广泛认可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实践团共创作了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主题微党课视频、实践纪录片、主题宣讲视频以及对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保才及老矿工的专访视频等多部影像作品,绘制了焦作市红色文化地图,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精神影响与传播专题调研报告。
相关实践活动及成果已获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官网、“王封·西大井”官微等多个媒体平台报道推广,并得到多家红色教育基地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基于该活动突出的实践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团队被评为市级重点团队。
传承红色基因意义深远
2025年正值毛泽东同志提出“特别能战斗”100周年和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对党中央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通过精神追溯,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传承传承红色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自觉性。
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特别能战斗”精神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认识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