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石,原名张世忠,是中国矿业大学之肇始——焦作路矿学堂的第一个毕业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工矿业的先驱之一,张广石将祖国的矿业事业视作自己的生命。1935年,为表“矿业报国”之志,他将自已的名字由“世忠”改为“广石”——“广石”者,“矿”也!张广石先生一生所体现的一片赤诚爱祖国,殚精竭力为矿业,无私奉献育人才,潜精研思搞科研的精神,是中国矿业大学弥足珍重的宝贵财富。
孜孜以求学矿业
1894年,张世忠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小康家庭里。1901年,年仅八岁的张世忠进入私塾读书,1904年入开封奉直会舘小学。父亲对他的期望是学医或是邮电,于是接着将其送入了英算专修学堂学习。
然而,张世忠并未按照父亲为自己规划好的未来前进。1909年春,张世忠考入河南焦作路矿学堂。1912年12月,张世忠完成了他在焦作路矿学堂的学业,以学业被评为头等的成绩毕业,毕业文凭编号为一号,他成为中国矿业大学校史上第一个毕业生。
披荆斩棘探矿产
由于民国初建,军阀割据,乱世难以安身,张世忠毕业后陷入了生活和工作都没有着落的困顿境地。他当时所希望的只是“能够当一个挖煤工人”以维持生活。困难中,当地矿工于永和师傅将他带回家中,给予了他热心帮助。
经路矿学堂与福公司矿厂多次交涉,1913年,张世忠走进了矿厂大门,成为一名“练习工程师”,开启了他的探矿之途。1916年至1921年间,张世忠来到焦作中原煤矿公司担任工程师,先后担任义马煤矿创办设计工程师、汲辉铅矿厂工程师兼厂长。1922年至1927年间,张世忠于开封设立矿冶工程设计代办所,从事矿冶技师业务,为矿业企业调查各矿区地质矿产、测绘及开采工作,先后主持勘察了武安、渑池、观音堂、登封、淇县等地煤矿,济源铜矿,汲县桐柏铅银矿,以及修武铁矿等。
工程报国办实业
从路矿学堂毕业后的张世忠怀着矿业报国的宏愿,但在军阀混战年代,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矿业多数停顿,空有一腔热情的他,无工可做,无力可效。1928年,适值北伐战争初,冯玉祥主持西北行政,在开封举行豫陕甘县长考试,张世忠前往应试,录取后被任用为陕西盐务保运局所属的长武分局局长。到任三个多月后,因陕西省政府拟办矿业,被调派为陕西省镇安县采矿委员。镇安县为陕西矿藏丰富地带,张世忠对当地的地质矿产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和调研,提出了筹备试办铁矿的计划,但又因陕西遭遇旱荒,该项目无款经营而被迫中止。1931年,张世忠任陕西省建设厅矿冶股主任。此后,张世忠出任多职,积极计划于陕西设立探矿处,为发展陕西地方的工矿事业来往奔波。
新中国成立后,张广石以巨大的热情融入新社会,投入到共和国的工矿事业之中。当时,铜川虽已经解放,但战争的创伤尚未得到医治,铜川同泰煤矿的煤无法运出销售,煤矿资金短缺,同泰煤矿面临破产,工人在饥饿线上挣扎。面对此情形,张广石急公好义,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唯一的一套住房卖掉,把现金捐给了同泰煤矿,给工人发工资,解了同泰煤矿的燃眉之急。
悉心教导育英才
1950年后,张广石逐渐由实业转向教育岗位,成为一名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同年秋季,张广石兼任了国立西北工学院矿治系副教授,负责工学院矿治系探矿及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1952-1953年春,张广石任陕西白蒲矿区技术人员训练教授。1953年,张广石参加了西安煤矿学校(今西安科技大学)的组建工作。1956年,他还兼任西北大学经济系教授。
这个时期,是张广石一生中最忙碌,也是最开心、最自豪的时期。在教学工作中,张广石十分勤勉,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和批改作业。当时西安煤矿学校相关专业上课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想出各种办法广泛收集资料,自编了《采矿技术学》课程的教材供教学使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在教学中,他为了让同学们对煤岩赋存状态有直观的感受,就创制了“沉积岩成层三要素”的教学仪器及教具。那个时候他整天忙个不停,但精神十分饱满,有使不完的劲,像个小伙子一样冲锋在第一线,老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黄忠”。
张广石于1963年12月在西安煤矿学校退休,卒于1964年,享年70岁。他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主要有:《中国矿业志》、《矿业指南》、《煤之廉价计划书》等。
张广石先生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矿业领域,是中国矿业领域的前辈和先驱,是中国矿业大学几十万校友的杰出代表。因此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以张广石命名的专项奖学金,该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采矿工程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