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清政府积弱积贫,甲午海战失利,中华民族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张广石先生便降生于这样世情邅迍,风雨飘摇的年代。但中国人从来都是有脚踏实地、从困境中打开新局面的能力与信念的,这一点从张广石先生坎坷的一生中体现尤深。
爱国兴邦岂空谈,磨砥刻厉为劳工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攫取了在中国多地的开矿权。河南有焦作、新密、平顶山多处煤铁矿山,开矿权均掌握在列强之手。矿工遭受的剥削、压迫和摧残,一幕幕印在张世忠心上。
1909年,在河南地方爱国士绅反复交涉、艰苦谈判之下,福公司终于按照《河南矿务章程》规定,在焦作煤矿附近开设了焦作路矿学堂。
1909年春,张世忠并未选择父亲规划的医学或邮电方向,而是考入焦作路矿学堂,选择脚踏实地的为中国矿业、为广大劳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路矿学堂读书的三年里,京张铁路通车、黑龙江爆发鼠疫、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外界风云变幻,众人纷纷为国家寻找新的出路,而张世忠,也在路矿学堂寻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救国强国之路。
1912年12月,他完成了在焦作路矿学堂的学业,以学业被评为头等的成绩毕业,得到了焦作路矿学堂的一号毕业证书,也成为中国矿业大学校史上第一个毕业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时值民国初建,军阀割据。张世忠毕业后陷入了生活和工作都没有着落的困顿境地。
经路矿学堂与福公司矿厂多次交涉,1913年张世忠进入英国福公司当了一名练习工程师,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英国殖民者对矿工的欺榨与压迫,英国资本家为节约开矿成本,既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技术指导,又没有完善的安保规程,工人们不得不像驾车的牛马,把拉绳套在肩上。没有通风设备、井下温度非常高,氧气又不足,作业条件非常恶劣。英国资本家不愿使用机械,只是使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失业工人进行生产。面对这样的现实,更加坚定了他工矿报国的决心。
1916年至1921年间,张世忠来到焦作中原煤矿公司担任工程师,先后担任义马煤矿创办设计工程师、汲辉铅矿厂工程师兼厂长。1922年至1927年间,张世忠于开封设立矿冶工程设计代办所,从事矿冶技师业务,为矿业企业调查各矿区地质矿产、测绘及开采工作,先后主持勘察了武安、渑池、观音堂、登封、淇县等地煤矿,济源铜矿,汲县桐柏铅银矿,以及修武铁矿等,为后期理论著作的编著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北伐战争初,冯玉祥主持西北行政,张世忠前往开封应试豫陕甘县长,录取后被任用为陕西盐务保运局所属的长武分局局长。到任三个多月后,因陕西省政府拟办矿业,被调派为陕西省镇安县采矿委员。镇安县为陕西矿藏丰富地带,张世忠对当地的地质矿产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和调研,提出了筹备试办铁矿的详尽计划,但又因陕西遭遇旱荒,该项目因无款经营,不得不中止。此后,张世忠出任多职,积极计划于陕西设立探矿处,为发展陕西地方的工矿事业来往奔波,并著有《陕西之煤业》、《陕西矿产一览表》等书,为陕西矿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张广石又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共和国的工矿事业之中。彼时铜川虽已经解放,但炮火硝烟带来的创伤仍未磨灭,铜川同泰煤矿面临破产,工人的工资迟迟无法下发,生活极为拮据困难。使工人不再为生计而痛苦,为了给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供给能源,他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把自已唯一住房变卖,全款捐给了同泰煤矿,给工人发工资,解决了工人的生活问题。在把房子交给买主的前一天晚上,他彻夜未眠。次日,张广石举家搬进了一间15平方的柴房作为全家人栖身之地。从那以后直到他离开人世那一刻,也没有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虽无万贯家财赫赫官身,但同声共气,一枝一叶怎不关情。
不同于革命者与战士给予我们内心的激荡,张广石展示了作为一个学者漫长而深重的爱国热忱:在乱世中,做改变积贫积弱面貌的一切努力;在太平年月,做安贫乐道、兢兢业业的建设者。壮怀激烈,不输熊罴百万;力学笃行,更胜缀辞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