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藏品故事 >> 正文

四川矿业学院微缩景观

来源: 作者:编辑:时间:2020-10-30点击数: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XXX,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馆的微缩景观----四川矿业学院。

1970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矿业学院奉命从北京迁往四川合川县华蓥山三汇坝,也就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打游击的地方,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在这里度过了长达十二年的漫长艰苦岁月。

学校本着“不占良田、少占耕地”的原则,选址在地形高差达120多米的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全校师生、家属共同参与了建厂、建矿、建校舍的艰苦劳动。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木材稀缺,学校就地取材,全部采用“干打垒”方式建楼房,旁边的这面墙就体现了干打垒这种建筑方法。用大块乱石垒墙,碎石、水泥和砂浆填缝建筑房屋,因此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排排灰色的楼房。在建校劳动中师生按照各系的专业特长分工,机电系负责供电,化学系负责研制炸药,采矿系负责放炮开山、还有搞建筑设计的.....还自建了石灰厂、水泥厂等等。到1972年,已经建成校舍四万三千多平方米。整所校园可以说是全校师生员工“自己动手搞设计,开山放炮造水泥,建厂建矿建校舍,野山朗朗书声起。”

通过面前的微缩景观可以看到,校园设计依山就势,整个校园由一条通往附近煤矿的土石公路分成山上和山下两区。山下为教职工生活区,设计在叫做癞子包的山包上,建校后改名为革命堡。当时在建的襄渝铁路从山脚校园的边上南北穿过。沿山坡由下而上,可以看到一排排的走廊式石头房,为18栋教职工家属五层宿舍楼,在癞子包山顶分布有校医院、商店、食堂等。山上为教学办公区,从东北向西南分布在三个山头上,东北部山头有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及学生宿舍。中部山头分布有我校学院办公楼。矿大附属中、小学校在西南部山头上。为了教职工上下班方便,在公路上规划设计一座天桥,成为两区连接的纽带。

华蓥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辛苦的劳作,使很多师生患上疑似“克山病”的疾病,身体受到极大的损害,但是仍不能阻挡老师们教育英才、传播知识的敬业使命和莘莘学子追求知识、向往光明的信念!据统计十二年里在这偏僻的山沟里走出了 毕业生。矿院人在这里用自己的忠贞和血汗磨砺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传承至今,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矿大人。

上一篇:浅谈煤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