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矿大记忆 >> 正文

周总理的关怀:煤矿工人的酒不能断

来源: 作者:编辑:展淳时间:2024-12-21点击数:

 煤矿工人的酒不能断

31955

  众所周知,煤矿井下环境恶劣,既阴暗又潮湿。矿工在井下劳动,体力消耗大,又长年见不到阳光,所以,矿工上井后,就有喝点白酒驱寒祛潮和消除疲劳的习惯。这看似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成了周恩来总理心中时常惦念的一件大事!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和副食品等生活物资严重短缺,全国的煤炭供应也十分紧张。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从 1961 年初开始,煤炭工业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积极调整,理顺关系,抓紧生产煤炭。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有力气多出煤炭,1961 年 10 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央直属煤矿生产工人供应工作的几项规定》,规定对井下工人每人每天补助大豆一市两,食油供应力争提高到人每月一斤,肉不低于本省省会职工供应标准,白酒每人每月不低于一斤,粮食恢复到 1961 年降低前(每人每月 56 斤)的水平。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矿工的关怀!

EB1B

  1962 年 9 月,中国煤矿文工团到黑龙江七台河煤矿慰问演出。歌唱演员邓玉华每次下基层的时候,牢记周恩来总理的嘱托,格外留意煤矿工人的伙食,发现煤矿工人不但饭吃不好,而且也没有酒喝了。回到北京,在一次汇报演出结束后,再次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像慈祥的父亲一样,第一句话就问煤矿工人的伙食问题:“小邓呀,虽然国家现在很困难,但是很快就会过去。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一定还要把煤矿的一些真实情况告诉我处 理。”心直口快的邓玉华就跟总理说了在煤矿看到的情况:“总理,煤矿工人没有酒喝了!”

A4B1

  周总理听了以后,表情显得非常沉重。停了一会儿,总理一下子就站起来,匆匆的走了出去。邓玉华心里想:“坏了,肯定是我说错话,捅娄子了。”正当邓玉华为刚才说的话感到不安的时候,周总理带着几个人又走了回来,还在讨论着什么事。后来总理走到演员们的座位前,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同志们,我周恩来可以不喝酒,陈老总(当时陈毅副总理也在)也可以不喝酒,我们在座的这些部长都可以不喝酒。但是我们的煤矿工人不能断酒。”总理显得非常激动,说着眼睛也红了。大家听了,就热烈鼓掌,邓玉华的眼泪也哗哗的往下流。那个场面让人非常感动!

D2F2

   邓玉华后来回忆到,过了不久,矿区就传来了好消息,“我们的党和政府给煤矿工人发酒了,我们有酒喝了。”煤矿上井的地方矿工们排着长队,矿长拿着一瓶酒,用酒盖盛酒给每个上井的工人喝一口。工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儿哭,一边激动的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当即表示祖国需要煤炭,我们不休息啦,接着干。许多工人掉头回去,坐着那个罐笼又下井去干活……。多么朴实的矿工啊!

7305

   这一件事,体现了周总理代表党,代表国家,代表人民给工人送去的温暖。也让我们在灵魂上受到震动,思想上的受到教育,精神上得到鼓舞。这可不是普通的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它显 得意味深长,是比血还要浓的关心之情。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党始 终不忘初心,始终与工人心连心!

1A7EB

   为了落实党中央对矿工的关怀,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保证矿工的生活供给。如北京市委的彭真、刘仁等领导就亲自安排落实京西煤矿工人的生活。经市委开会研究,认为煤矿是地下作业,重体力劳动,消耗热量大,不让矿工吃点肉不行。井下潮湿,矿工升井后,有喝点白酒赶赶寒气的习惯,不让矿工喝点白酒也不行。决定对京西煤矿井下工人生活给子特殊的照顾,即每人每月补助2 斤肉、9 两油、1 斤白酒、2 斤啤酒或露酒、三斤黄豆。矿工为此还编了顺口溜:“三斤酒、二斤肉、基本定粮 56(斤)、外加每天一两大黄豆。”这些特殊政策的落实,激起了广大矿工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门头沟煤矿的采煤工人们表示:“国家这么困难,还给我们吃肉喝酒,许多大领导都吃不上的东西,我们矿工也吃上了。党中央和市委对我们这样关怀,我们要坚决多出煤”。


   到 1962 年底,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国煤炭职工鼓足干劲,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多出煤炭。全国煤炭产量达到 2.2 亿吨,使煤炭产量在 1960 年达到高峰后急剧下降的趋 势得到了遏制,并保持了以后几年的基本稳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