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健天同功,源深流自远
回望中国矿业大学110多年的办学史,从颠沛流离、筚路蓝缕到成就卓著、科技发达、设施齐全,几经沧海,物换星移,不变的是矿大为国奉献的呼喊,是矿大百年来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的铁血誓言。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内忧外患、帝国主义横行的二十世纪初期,触碰那群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焦作路矿学堂爱国学子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于帝国主义肆意侵略、疯狂攫取利益的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福公司为了夺取在华的路矿经营权于1898年与中方豫丰公司签订《河南矿务章程》。在取得开矿权的同时,章程第十三条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虽中途有阻挠,但于1909年,福公司同意在河南焦作煤矿附近的西焦作村开办焦作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就这样诞生了。
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招收20名学生,学制四年,主要学习矿冶、路工。在那个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步发展的年代,当时的青年选择政法、商科专业是大势所趋,而焦作路矿学堂的学生们秉持着工程报国、实业救国的初心, 怀着“不分专业,矿冶、路工必修,主要为采矿、冶金和铁路造就专门人才”的信念,毅然选择了与中国近代矿业、铁路等高等教育发展并行,仿佛一点星火,在沉睡的中原大地上燃起现代文明的火花。

在建校初期,这座坐落于太行之阳、河水之东的学校就已怀着拳拳爱国之心,为行走在冰雪霏霏中的中华献出光和热。
1910年初,路矿学堂开办不久,英国福公司便多次通过英国驻华公使暗示清政府外务部,表达了“福公司煤矿已卓有成效,极愿致力于铁矿”的野心。与此同时,福公司总矿师堪锐克和来自伦敦的铁矿工程师纳德以观光的名义四处活动,暗中踏勘铁矿。在这时,福公司还指使路矿学堂教习李恒礼以教学的名义,暗中勘测哲美森厂附近的铁矿的种类。福公司进行一系列蓄谋已久的活动,想要攫取铁矿利益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焦作路矿学堂的学生作为最早一批受新式教育的学生,懂得物理化学知识,用所学所识辨别出福公司在学堂进行铁矿实验背后的险恶居心,以矿权换学权的屈辱激发着学子们满腔爱国报国之志,他们把福公司图谋掠夺河南铁矿资源的行径公诸于世,在河南各界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于是,河南官绅、学界举行集会、呼吁发表呈文;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辩论交涉;“清政府外务部与福公司举行会谈……社会各界一齐反对”,最终,“福公司卒以辞穷理屈,历年窥视河南铁矿石之野心,至是始打消也。”这场由焦作路矿学堂的学生发起并参与的保矿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矿大学子的爱国传统自此发源。
少年书生,意气风发,这些路矿学堂的学生们,怀揣着知识报国的赤诚之心,闪亮着实业救国的信念之眸,握紧双拳,振臂高呼,同样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