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藏品故事 >> 正文

崔广心教授的核试验纪念章:科研征途上的璀璨星光

来源: 作者:邱子轩、陶泽威、孟昂昂编辑:李言言时间:2025-07-14点击数:

核试验的艰难历程


崔广心教授与国防科委21基地的深厚渊源,不仅体现在他长达7年多的科研工作中,更体现在他参与并见证的我国核试验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在他丰富的科研生涯中,有一件珍贵的藏品——一套6枚的中国核武器实验纪念章,背后承载着他在核试验项目中的卓越贡献和不朽精神。

1966 年,学校通知崔广心教授去执行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我校共有5人参加。当时我国进行核试验,为适应国际舆论的要求转为地下试验。以前在西部某山区的一个山洞里进行过一次小当量试验,爆炸的当量很小且仍感觉不安全,要学苏联、美国的方法,建一个足够大而深的地下工程,在地下进行核试验。为此,国家调煤炭部第二十七工程处吴秀伦建井队(全国甲级建井队之冠)去那里建井。建井队到那里发现岩石太硬打不下去。经中央专案委员会(中央专委)研究后,正式下达任务:由基地牵头开展大直径硬岩深井钻井机的研制和钻井的攻关项目,煤炭部负责研制和钻井机的设计,第一机械工业部负责制造,冶金部保障特殊材料研发,任务由专委会协调完成研发设计制造后交部队使用。由于参与的人员专业不同,想法不一样,有人想效仿美国,拿石油钻机改造,但国内的机械制造技术和能力不足,不能承担该项任务,石油钻机性能远达不到美国的水平;有人则建议学苏联的办法在废矿井中进行,但经过调研,废矿井因条件不够与经费太高而放弃,最后决定在21基地研制极硬岩条件下大直径深井钻机并钻井,成立一个专家组调研并做初步设计。崔广心教授当时受命负责该项目的总体设计,经批准后,向其他人下达指标和分配任务,就这样崔广心教授成了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好负责人并履行职责是相当困难的。但当时崔广心教授想不了那么多,强烈的责任感告诉他,要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尤其自己是共产党员,更要自觉承担起这个任务。于是崔教授给他们讲解设计总图纸,讲清楚对每一个专题组的要求、每一操作的缘由、各组之间交界处的技术要求。当大家明确自己组执行的任务后,并肩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第一次试验时,基地专家高恒认为设备笨重,重新组织团队研究了4年,结果却不尽人意。最后还是找回崔广心教授团队在原有基础上完善。

第二次任务从1975年开始,1979年4月结束,当时正值对越反击战前夕,崔广心教授所在团队完成任务后,因担心苏联从新疆进攻,于是完成任务后向内地撤离。

纪念章的由来

1997年,爆炸力学研究所迁到咸阳后召开会议,表彰在核试验工作中有功人员和伤残人员,并颁发纪念章。崔广心教授虽未参会,但因其作为竖井总设计和设备总体设计师的突出贡献,会议决定由刘绍荣转达给他一套6枚的中国核武器试验纪念章。

这套纪念章不仅是对崔广心教授个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精神的褒奖。每一枚纪念章都承载着他在核试验项目中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



关闭